工研院IEK 8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後ECFA時代台灣生醫製藥產業將受惠市場擴大、關稅降低、限制減少的政策優惠,不過,仍須透過協商談判,降低認證查驗障礙,縮短產品上市時間,未來在國際協合組織(ICH)統一格式的常規技術文件(CTD),可望為兩岸降低非關稅障礙的共同橋梁。
六次江陳會擬簽訂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雖近期消息紛擾,對開放程度期待不一,不過,就中長期發展上,市場仍對於兩岸在ECFA架構下,加速生醫製藥業的互動交流,抱持熱列期待,後ECFA時代的登陸商機也成為相關業者最美的願景之一。
兩岸生醫市場差距多大?IEK生活與生醫研究組組長周綸音表示,2010年台灣製藥及醫材市場總值約58.2億美元,五年內的年複合成長率約3.9%;大陸2010年製藥及醫材的市場總值則為337.1億美元,是台灣的5.8倍,五年的複合成長率也有7.7%,亦即2014年總值將達458.02億美元,約當於台灣同期市場值的6.6倍。
周綸音指出,以製藥產業來說,台灣具備品管能力、人才、國際合作經驗、獎勵政策、IP保護、技術創新及基礎環境優等優勢,中國則有產品上市成功案例經驗、成本、資金容易取得、經濟快速啟飛、政策及社會高度支援等利基。
不過,以關稅壁壘來說,IEK統計,目前大陸在原料藥、中西藥及中藥材的稅率分別落在20-50%(優惠4-6.5%)、0-70%(優惠0-6.5%)、11-90%(優惠3-20%),相較於台灣原料藥、中西藥及中藥材多屬零關稅,僅少數品號課稅來看,一旦降低稅率,將對台灣主力出口的西藥製劑有利。
而列入早收清單的中草藥部分,她認為,因製藥業仍屬封閉產業,若能透過ECFA簽訂及協商,協助台灣中草藥公司醫藥品,納入中國醫保基本藥品品項,將有助國內中草藥產值提高。
醫材業部分,周綸音說,目前列入早收清單的包括人造關節、健身及康復器械,以往台灣產品進口至中國,關稅分別為4%及12%,列入早收清單有助消弭部隊等的貿易關系。不過,該研究認指出,在非關稅面的影響部分,如大陸產品認證時間過於冗長,未來也希望透過協商談判,建立兩岸認證的平台,降低認證查驗障礙。
周綸音也表示,以歐盟、美國及日本為首的ICH,為解決各國醫藥藥品查驗登記規範不同的非關稅障礙,決定採用統一格式規範各地區註冊登記,亦即常規技術文件(Common Technology Document,CTD),做為審查申請及核准醫藥品上市的依據,這也將成為兩岸相互認證的共同橋梁。
另外,在健康照護服務業部分,周綸音指出,ECFA允許台商於上海、江蘇、福建、廣東及海南設立獨資醫院,未來台灣相關業者可能採聯盟、共同合作方式登陸,將帶動台灣業者的國際醫療服務機會,並經營管理專業服務外銷,有利於整合性健康照護服務網絡發展。不過,台資醫院是否取得健保資格、兩岸醫療認證制度面是否互通或有條件認可等,都有後續協商,建立一貫化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