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港研究:止痛藥可致小腸出血
內容

香港中文大學今天公布,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tNSAIDs)治療關節炎等病症,可能對上消化道造成傷害,引致小腸出血等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領導的專家在32個國家及地區進行一項名為CONDOR的大型臨床研究,歷時近4年,共有4484名患有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參與,他們分為兩組,一組服食新一代COX-2抑制劑Celecoxib,另一組則服食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胃藥質子泵抑制劑。

所有參與的病人接受為期6個月的治療,以及定時接受研究人員的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加胃藥組有3.1%出現消化道併發症,相對Celecoxib組只有0.9%出現這個問題,反映新一代COX-2抑制劑Celecoxib可有效減少出現消化道併發症。

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加胃藥組65%的腸胃出血源頭來自小腸。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陳家亮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威爾斯親王醫院每年開出處方超過300萬粒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每年約有500名人士因服食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而導致嚴重腸胃併發症而需入院。

他說,以香港700萬人口推算,香港每年可能大約有3500人因服食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導致嚴重腸胃併發症而入院,情況不容忽視。

陳家亮又指出,小腸位於胃與大腸之間,除膠囊內視鏡外,一般胃鏡及大腸鏡檢查難以發現小腸出血,使得部分因小腸出血而導致貧血的患者未能找到病因。

他又說,小腸出血除了導致貧血外,也會引致供應大腦的血液量下降,使血液的流動速度相對減慢,血液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物質容易沉積而形成血栓,繼而使血管變得狹窄甚至堵塞血管,增加出現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嚴重的個案甚至可導致死亡。

出處 中央社/記者王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