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國際大廠訂單增加,國內原料藥廠近年繳出遠優於製藥產業平均的成長幅度,2008年出口值也首度超過西藥製劑,成為製藥業最大出口貢獻;而已是全球最大原料藥出口國的中國,今年底即將全面適用的「製藥工業污染排放標準」,預估將提高境內廠商成本二成,價格優勢逐步褪色,台資原料藥廠在品質優勢下,獲國際藥廠轉單機會大增。
據統計,全球原料藥產值約900-1,000億美元,占總體製藥業8-12%,而國內產值5、600億台幣的製藥業中,工研院預估,2009年原料藥占比已近19%,超過120億元。
值得留意的是,原料藥自2006年起,成長速度加快,除前兩年年增率都逾兩成外,近三年成長率也介於9-10%,增幅至少是整體製藥業的三倍以上,去年七月單月產值還一度創下15.2億元的歷史高峰,工研院預估去年全年原料藥產值增幅將達27.5%,顯示原料藥廠重要性與日俱增。
與製劑廠超過百家競逐內銷市場,多數原料藥廠超過八成營收仰賴外銷,國際化程度相對較高,2008年還首度超過西藥製劑,成為製藥產業最大出口貢獻,以全球銷售區域來看,以法規市場為主的美國,占比超過三成居冠。
原料藥廠分析,近五年國內供應鏈成長加速,一方面是受惠2008年起美國為首的專利藥陸續到期,以成本為主要考量的學名藥廠,轉向亞洲尋找供應商;業界也傳言,主要競爭對手的中國及印度,境內原料藥廠近年在取得FDA查廠並不順利,台資原料藥廠在國際查廠的文件(File)及升格能力較高,且與國際藥廠亦有相當的交易經驗,都讓台灣原料藥廠在國際能見度大增。
已是全球原料藥最大出口國的中國,被點名是境內六大污染工業的製藥產業,自去年初官方也頒布「製藥業污染排放標準」,大幅提高污水處理的環評標準,惟規定已投產廠商有三年過渡期,據大陸業界估算,產業生產成本將因此提高二成,隨三年過渡期將於今年底屆滿,勢必將引發產業版圖重整,其中又以污染程度最高的原料藥廠受影響最大。
國內廠商樂觀看待該標準全面實施後的影響。廠商評估,以往大陸原料藥及中間體廠商,不少是仰賴價格競爭,而因境內部分中低階產品產能過剩,也造成報價紛亂,惟在環評標準提高、官方限制重複投資下,產出端將受到控制,且中、台廠商生產成本也將逐步拉近,品質相對領先的台廠,有機會享有轉單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