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潰瘍性大腸炎 新藥減服用次數
內容

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的羅素‧柯漢教授在七月中應邀來台,於北中南舉行三場研討會,並針對潰瘍性大腸炎最新治療選擇與國內專家做交流。柯漢教授指出,潰瘍性大腸炎病患多半需要長期服藥,但目前的藥物一天服用次數、顆數較多,病患常忘記服藥,所以常造成復發。

柯漢教授於研討會中引用了台大醫院最新發表的長期潰瘍性大腸炎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二○○八年盛行率為十萬分七點四,比中國大陸十萬分之六點九九還高。但到了二○一一年,台灣潰瘍性大腸炎盛行率已躍升到十萬分之十五點二,這幾年盛行率增加近一倍,這種現象可能與飲食日漸西化有關。

柯漢教授指出,近來治療潰瘍性大腸炎方面,已出現新型藥物劑型可供選擇,像有一種「多基質釋放系統」就能幫助藥物緩慢釋出,讓患者一天服藥次數大大減少,患者就比較不會忘記服藥。

這種新藥物劑型就好像用貨車將藥物成分載到大腸發炎部位,然後再慢慢讓藥物釋出、發揮作用。藥物劑型主要有三層特殊設計,包括最外層的「抗胃酸層」,使藥物有效成分不會遭胃酸破壞,且藥物成份也可以到大腸發炎部位再釋出;第二層「親水層」能與腸液充分融合,形成一種膠狀體,這膠狀體會再分散成更小膠狀體,黏覆於發炎結腸;第三層「親脂層」可和親水層形成「半脂溶性」環境,延長有效成分釋出,整個過程約持續二十四小時。

出處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