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藥材進口採「免審免驗」,衛生署今天宣布,從8月1日起,來自中國大陸的紅棗、黃耆、當歸等10種中藥材在邊境進口時,業者應檢附合格的檢驗證明文件,希望透過「源頭管理」保障國人健康。新制上路三個月後,衛生署將召開專家委員會檢討擴大範圍,希望至少再增加四、五十項中藥材。
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強調,第一批需源頭管理的中藥材,是依進口量多寡排名,先選定進口量較大的前10種中藥材,包括紅棗、黃耆、當歸、甘草、地黃、川芎、茯苓、白芍、白朮及杜仲,進行源頭管制。執行三個月後將發給業者合格標裝貼在外包裝,供消費者參考。
10種被列入邊境管理的中藥材,98年進口重量約中藥材總進口量的三成二,最多的是紅棗,全年進口3086公噸,其他進口量超過1000公噸的中藥材,包括:黃耆、當歸、甘草、地黃。
黃林煌指出,紅棗、黃耆、甘草、川芎這國人用量最多的前四名中藥材,將採取更嚴格措施,除了源頭管理,入關後還將執行5%抽驗。如果不合格,就需逐批查驗。第二階段源頭管理的中藥材,評估重點除了國人使用頻率,還包括單價昂貴者,例如,人蔘、冬蟲夏草等。黃林煌強調,希望每種大陸進的中藥草都可以納入源頭管理。
黃林煌強調,業者如欲進口紅棗等10種中藥材,都需檢驗當地官方實驗室證明文件,目前大陸地區共有66家實驗室獲得我衛生署認可。外界擔心最近幾年中藥材價格飆漲,源頭管制新措施上路後,會不會轉嫁至消費者身上導致中藥材漲價。黃林煌指出,已與業者溝通所需檢驗費用不多,不會因此漲價。
前民進黨立委黃淑英表示,中藥材都是進口後才開始檢驗,邊境檢驗可說是跨了一大步,但希望短時間內檢驗項目增加。更重要的是,邊境檢驗的公信力一定要建立,而邊境檢驗啟動後,國內原有的把關工作也不要因此鬆懈。
黃淑英過去在立法院質詢時曾指出,中藥管理寬鬆,海關通關時,中藥材屬於免審免驗項目,可能受重金屬、農藥、黃麴毒素等有害物質污染的中藥材,不需檢驗就可長驅直入進入我國,她因此提出中藥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