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素可不是只能用在消除皺紋上,目前治療中風與腦性麻痺的痙攣症狀,效果相當不錯,但健保給付有限,自費每次要花2-3萬元,約半年就要治療一次。
國內最早進行這項治療的醫師成大復健部醫師林裕晴,十多年前自美國引進技術,目前病患遍及全台,有些患者甚至在健保尚未給付前,就自費治療,成效不錯。
一名目前已就讀高中的患者是早產兒,出生時就有眼盲、肺部發育不全及腦性麻痺等症狀,十多年來經過肉毒桿菌素加上復健等治療,原本完全不良於行,目前已能自由行走。
林裕晴表示,肉毒桿菌素可抑制神經肌肉交接處的乙醯膽鹼釋放,達到治療肌肉不正常收縮的目的,目前臨床上較常見的適應症包括半面痙攣、眼瞼痙攣、肌張力不全、腦性麻痺、腦中風、頭部外傷、斜視、偏頭痛、背痛、多汗症及動態性皺紋等。
對於中風與腦麻患者的痙攣症狀,像手腳彎曲無法伸直等,近9成患者在注射肉毒桿菌素後,症狀可改善7-9成,每次注射可維持3-9個月,每人狀況不一,而傳統口服藥物治療,不僅要天天三餐吃藥,同時副作用較多,改善程度也只有3成。
但健保給付有限,不僅需經過其他治療6個月無效後才能使用,同時只開放腦麻兒童上肢2-12歲、下肢2-10歲,中風患者則需事前審查,核准比率低於1成,但在歐美國家事實上都已列為第一線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費用高,健保不堪負荷,但仍然是患者的另一項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