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用藥不見得對所有氣喘患者都有效。美國最新研究指出,輕、中度氣喘患者中,有近半數致病原因與嚴重氣喘患者不同,因此傳統療法不見得適合這些患者。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呼吸道臨床研究中心主任約翰‧費伊表示,從研究報告可逐漸明白氣喘可能有不同致病原因。
研究團隊在「美國呼吸道與急重症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指出,氣喘並非單一疾病,還可細分成不同亞型。
研究作者美國紐約勒諾克斯山醫院胸腔科醫師萊恩‧霍羅維茲指出,醫師診斷氣喘病情時,一旦發現患者痰很多,可能代表這類患者對類固醇療法較有反應。
氣喘是一種慢性疾病,與呼吸道發炎有關,當呼吸道開始腫脹,周遭肌肉就會開始緊縮,造成咳嗽、喘鳴與呼吸急促等症狀。
目前治療氣喘多半使用抗發炎療法,主要是針對「嗜酸性白血球」所引起的呼吸道發炎,這種類型的氣喘很常見。「嗜酸性白血球」會幫助對抗身體發炎反應,在身體免疫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不過這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九百九十五名氣喘患者中,有近半數患者呼吸道痰液沒有「嗜酸性白血球」。
費伊研究團隊發現,患者呼吸道若有「嗜酸性白血球」,患者對類固醇藥物較有反應,多數患者用藥後呼吸道變得較為通暢。反之,患者呼吸道若沒有「嗜酸性白血球」,則患者對類固醇就沒有反應。這類患者必須使用氣管擴張劑才能幫助支氣管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