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高血壓患者逾百萬人,國外大型研究發現,若把降血壓藥改為睡前服用,一方面可讓睡眠時血壓平穩,長期而言,還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醫師建議,有高血壓的老人家不妨與醫師討論,是否調整用藥時間。
心臟學會統計,國內60歲以上老人約半數患有高血壓,由於高血壓有許多不同的致病機轉,臨床上只有三成病人可用單一藥物控制,另7成病人則需靠2至3種藥物控制血壓。
高雄醫大醫院內科部長許寬立表示,雖然有長效型高血壓用藥,只需一天一顆,但如果必須併服多種降血壓藥,多數醫師會建議病人在早晨服用,較為省事。
不過,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病人在早晨服藥或傍晚服藥,隨著藥效長短、病人的活動度,血壓將出現變動。許寬立引用去年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將2156名高血壓病患分為兩組,一組在早晨服用所有的降血壓藥,另一組則至少有一種降血壓藥在睡前服用,再持續進行血壓監測。
結果發現,睡前服用降血壓藥物組,雖然清醒時的舒張壓較高,但整體而言,血壓達到理想控制的病患比較多,且日後發生心血管併發症機率,低於早晨組。許寬立表示,過去研究發現,如果睡眠期間的平均血壓比白天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若至少有一種降血壓藥改於睡前服用,有助於睡眠時血壓穩定。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趙嘉倫指出,去年心臟學會發表國內首份高血壓治療指引,其中提及夜間血壓及清晨血壓若控制不好,對病人預後較差,從上述研究顯示,改為晚上服降血壓藥是一項新的選擇。
但趙嘉倫也強調,個人因活動量及病史不同,血壓波動情形也不同,加上目前降血壓藥物種類繁多,是否都要由早晨服藥改為晚上或睡前服藥,仍需由醫師視個別差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