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藥界:扶植國產學名藥 要先提高市占率
內容

健保署推動擴大使用國產藥,藥界認為提高學名藥核價外,也要有提高市占率等配套,才能真正扶植國內藥業;病友團體則建議以「差額負擔」方式,讓用藥選擇更彈性。

製藥公會爭取優惠核價「首4張」

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東茂指出,健保署規劃原廠藥逾專利期五年內申請的學名藥或生物相似性藥,「首二張」申請在台製造藥品可享較優惠核價,他認為不應只開「窄門」,公會持續爭取「首四張」都能享有較好核價。

蘇東茂表示,台灣十年即前加入PIC/S GMP組織(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全台一四七家製劑廠全面符合規範,且有數十家通過美國、歐盟、日本等多國查核,藥品上市前必須從動物實驗、臨床試驗證實藥品安全且有效,且通過食藥署查驗登記,上市後每批藥品也要檢驗合格才可販賣,強調國內製藥已達國際水準,政府扶植國產學名藥是對的方向。

前西藥商公會理事長、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陳世雄認為,只提高健保核價不完善,應有配套促進國產學名藥市占率,否則藥價黑洞只會越來越大。

學名藥價高於原廠 議價空間更大

陳世雄說,正常情況下,藥商賣給醫院的藥價,會因醫院議價而低於健保支付價,因此產生藥價差,當學名藥核價高於原廠藥時,會讓議價空間更大,且成本考量不可能捨棄原廠藥。他指出,日本訂定公立醫院採購學名藥占比,穩定國產學名藥市占率,台灣可效仿,同時強化後端稽查,提升民眾對國產學名藥信心。

病友團體倡差額負擔 用藥更彈性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認為,政府應加強衛教,讓民眾了解「原廠藥、學名藥、生物相似藥」差別,讓病友有更多選擇。他舉例,健保若給付生物相似藥,或許可用「差額負擔」方式,讓有疑慮的病友可領取健保給付的藥費,自己再多花點錢購買原廠藥。



►資料來源: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17744

出處 自由時報/林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