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藥性問題棘手,就連最後一線用藥有時也束手無策,醫學界急於改進現有抗生素,提昇抗病菌效果。對此,中研院研究團隊歷經四年,藉由調整酵素發展新藥,實驗顯示,可成功增強現有抗生素藥效將近百倍,包含被醫界歸類為超級細菌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順利的話,最快六、七年可用於臨床上。
「萬古黴素」和「替考拉寧」(Teicoplanin)被醫學界視為最後防線,但近來都已經出現抗藥性病源菌,但是發展新型抗生素困難度高,改進現有抗生素成為目前醫學界思考主流,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李宗璘博士率領研究團隊,歷經四年研發出嶄新技術,提昇這兩種醫學界常用的抗生素對抗病菌的效果。
李宗璘博士說:「了解反應機制之後,我們用簡單的方式,所謂的調整它,加入一些其他東西,就能改變原本『替考拉寧』結構,然後我們可以產生一系列新的抗生素出來,也就是替考拉寧的衍生物出來,其中有幾種經過體外、也就是抑菌試驗以及小鼠試驗,發現它比萬古黴素與替考拉寧還好將近一百倍。」
研究顯示,殺菌效果倍增同時可避免部分副作用,可有效對抗葛蘭氏陽性菌,包含被醫界歸類為超級細菌之一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研究結果獲國際重視,4月10號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網站「自然化學生物」,目前正在申請專利,同時已經有國外藥廠表示興趣進行探尋,專家指出,下各階段將進行毒物試驗與前臨床試驗,順利的話,六、七年後可用於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