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企業在歐洲吃「閉門羹」,在美國資本市場也不如意,美股唯一的中藥概念股同濟堂2007年美股上市以來表現低迷,本月15日宣布退市。
南方都市報報導,中投顧問分析師郭凡禮認為,同濟堂藥業的退市,對大陸中藥企業不論是產品進軍國際化或者國外上市,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可能會終結部分尋求國外上市的中藥企業的「國際化」夢想。
同濟堂創立於1888年,是大陸政府明文頒定的「中華百年老字號」。公司2007年3月16日以代碼「TCM」風光登陸紐約證交所,發行價每股10美元,共融資1.2億美元,成為大陸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美上市的中成藥企業。
不過,同濟堂上市首日就跌破發行價,除了股價最高曾達到12.88美元外,其餘時間大多都在10美元的發行價之下。
在同濟堂上市一年後,董事長王曉春提出同濟堂的私有化方案,最後因為資金問題破局,導致公司股價受到嚴重打擊,之後都在4美元上下徘徊。
收購同濟堂的復星醫藥表示,同濟堂在紐交所的流通股比例非常低,交易十分不活躍,股價也比較低迷,是公司決定從紐交所退市的重要原因。
美股分析師表示,同濟堂面臨退市的因素和其他中國概念股遭到獵殺退市的情況並不一樣。郭凡禮指出,主要由於老外看不懂中藥模式,使得同濟堂無法得到美國投資者認可。
例如被中國人視為珍寶、國家級「保密配方」的雲南白藥,都被美國認為是輔助性產品,被要求公開配方,更何況缺乏西藥邏輯的其他中藥。
研究人士認為,美國官方對中藥的質疑,直接導致了公眾對中藥的不信任,讓美國投資者不敢輕易投資。中藥企業在美國的本益比僅約9.75倍,與在大陸中藥上市企業動輒30倍、50 倍的本益比形成強烈對比。
業內人士認為,在歐盟失守,美國撤退的情況下,目前中國只剩下具有傳統使用習慣的東南亞市場以及韓國、日本等主要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