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六年來推動「人體微生物相專案研究先導計畫」,協助學界研究微生物相,昨在亞洲生技大展發表最新成果,包含長庚大學發現治療慢性肺阻塞的新契機;台大醫院用次世代益生菌可明顯改善脂肪肝等。
學界成果豐碩,如台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表示,團隊追蹤逾千名患者,建立全球最大的自閉症微生物資料庫,發現其腸內菌相和臨床相關,目前鎖定三種菌叢發展益生菌治療。
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吳俊穎團隊則研究肝癌病人與健康人的腸道菌差異,透過微菌叢生物標記,結合胎兒蛋白來早期肝癌診斷,準確率提高到九十七%。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團隊則透過減重手術病患的腸道菌,發現AKK菌是改善代謝性脂肪肝的次世代益生菌,從人體分離出六十六株本土AKK菌並邁向臨床應用。
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鄭修琦團隊則鑽研「困難梭菌」腸炎,並發現普氏柔嫩梭狀桿菌可恢復失調的微生態。成大醫學院教授楊燿榮團隊則發展母乳和嬰兒腸道中益生菌並改善嬰兒疾病。
長庚大學醫學院特聘教授賴信志團隊領先全球,發現戈氏副擬桿菌可顯著改善慢性肺阻塞疾病。
國科會推研究 生技界盼速周全規範
亞洲大學醫院院長吳俊忠表示,去年美國FDA已通過讓微生物取代藥物,未來益生菌除了保健食品,也將成為藥品;賴信志進一步指出,目前國內法源無藥用益生菌規範,盼盡速周全,以利研究與產業。
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表示,未來將推動發展與國人重大疾病相關的微生物相標記,以及相關疾病管理產品,並建構其基因組資料庫,推動疾病預測與分析,促進創新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
►資料來源: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96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