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國家生技園區 進駐率100%市值3500億
內容

國家生技園區自二○一八年十月開幕迄今已四年,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表示,目前園區進駐率達百分百,已啟用備用空間,員工人數超過兩千四百人,進駐廠商共四十六家,市值達三千五百億元,佔國內生醫產業一.二兆元產值的三成,其中有八家公司自中研院衍生,九家公司取得中研院技轉。

舉辦招商暨人才與技術媒合會

國家生技園區昨起舉辦「招商暨人才與技術媒合會(Demo Day)」,共有五十家生醫新創公司、學研團隊,逾五百位海內外企業、創投等投資者參與。行政院長陳建仁昨透過影片於開幕表示,該園區肩負國內生技發展的重任,培育許多新創團隊,讓台灣人才在早期研發時就能得到協助。

國內最大P3實驗室 明年啟用

吳漢忠指出,中研院在生技園區建置發展mRNA疫苗關鍵原物料、製程、技術方法設施等,已開始接案,待完成場域驗證後,明年就能投入研發;中研院也在園區內建置國家級P3實驗室,預計八月完工,年底前可望取得衛福部驗證,明年啟用後將是國內最大P3實驗室。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說,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基礎研究跟實用距離已拉近,mRNA疫苗就是實證,該院未來除持續與生技業合作,也會跟ICT產業做更緊密合作,並有更多跨國跨業界的整合。

媒合會上也邀來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座談,會前吳明賢被問及近來「再生醫療法草案」爭議時指出,支持、反對兩方都有道理,但任何醫療都要回到起點,以病人為中心,現在民間最關注的是誰來把關,當病人進入病程末期時,過去有恩慈療法,多數不需病人負擔,病人也可選擇接受臨床試驗,這兩者都有把關機制;再生醫療聽起來成功率很高,其實仍是瞎子摸象,不確定是否會成功,病人也要付出很多金錢。

吳明賢說,再生醫療要算藥品還是技術,另外藥品製作需經過PIC/S GMP認證,但細胞產品的產生要如何控管等,以及利益衝突,還有當病人利益受損,要由誰來負責補償等,相關問題仍待釐清。



►資料來源: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81165

出處 自由時報/楊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