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解缺藥危機!製藥公會理事長蘇東茂 籲醫院不需過度囤藥
內容

國內自去年至今缺藥問題嚴重,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東茂14日表示,許多醫院去年起緊急增量下單,反而造成藥廠供貨吃緊。他呼籲醫院不需搶貨、囤貨,最多以去年度當月份的1.1倍量穩定採購,才能讓供需問題得到平衡穩定。

此外,蘇東茂也表示,健保署每年4月1日依「全民健康保險費用分配比率目標制(DET)」公告調降新藥價,為了讓治療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新醫療科技及藥品,能儘可能獲健保總額給付,卻造成一般慢性病的學名藥面臨大幅降價的問題,影響所及,許多學名藥品項不敷成本退出市場,造成缺藥危機擴大。

蘇東茂建請政府,針對高單價的新醫療科技及新藥,應在健保總額預算之外另編預算,不要一味調降一般學名藥價格來補足健保藥費總額超標缺口,他認為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制度」與「機制」。

蘇東茂透露,自從烏俄戰爭開打後,國防部為了提高戰備存藥,透過軍聯標系統要求藥廠提供戰備藥品從一個月,提升到1年,後來經過衛福部出面協調後,才降低為兩個月安全供應量;此外,自去年起缺藥發生並被報導後,各醫療院所因應病人反應藥品需求後,也採取緊急增量下單。

蘇東茂表示,業者面對這些問題時,需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政策介入協助要求宣導,呼籲醫院不要搶貨、囤貨,最多以去年度當月份的1.1倍量穩定採購,才能讓供需問題得到平衡穩定。

製藥公會秘書長蘇美惠表示,當醫院大量採購藥品時,有時效期不滿八個月就會被「退貨」,無法確保醫院倉儲、物流系統是否溫度、濕度符合規範,因此依PIC/GMP標準,退貨藥品均須銷燬,造成大量浪費。

蘇東茂表示,長期來說,藥品供應的根本問題在於法規彈性,尤其是國內藥品許可證只有1-2張的產品,核予一定的健保價確保進口供貨有問題時,國內有藥可用的因應政策亦顯重要。

蘇東茂表示,當全球面臨原物料可能短缺的問題時,業者無不努力新增來源以保全藥品的供應,目前藥廠安全準備庫存量均已提高,一般製劑存量三至四個月、原物料四至六個月。但面對取得成本不斷提高的困境,卻又受到藥價法規的限制,如果都要等到缺貨藥才不砍價,那可預期的未來,這樣的品項將會越來越多。



►資料來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031765

出處 經濟日報/謝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