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研究團隊發現細胞自噬作用在C型肝炎病毒複製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是全球首度發現!
由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士隆及博士後研究員柯博元主導的研究團隊,成功找出C型肝炎病毒引發細胞自噬作用的原理,有助C型肝炎病毒的藥物開發,成果刊登於國際重要期刊 「臨床醫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感染C型肝炎病毒是罹患慢性肝病的主要成因,全球現有超過1.7億人感染;除了干擾素外,迄今仍無妥善的治療方法。C型肝炎患者常會形成慢性感染,因而衍生許多與肝臟相關的疾病。
中研院團隊所做實驗發現,C型肝炎病毒感染細胞之後,會活化細胞自噬作用。結果也顯示,C型肝炎病毒形成初期必須仰賴該活化作用的啟動,以便病毒RNA合成。
柯博元指出,研究利用一種免疫抑制劑藥物如 rapamycin,或是限制營養素的方法去活化細胞自噬作用,結果明顯抑制細胞內抗病毒反應,造成免疫力降低。這些結果是全球首度發現C型肝炎病毒引發的細胞自噬作用,是透過抑制即時性免疫反應而促進C型肝炎病毒RNA的複製,對整體C型肝炎病毒的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另外,研究也發現,抑制細胞自噬作用是一條可以有效率抑制C型肝炎病毒複製的途徑。例如chloroquine是一種阻礙細胞自噬作用,並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研究發現,此藥物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C型肝炎病毒RNA和蛋白質的表現,進而提供相關治療藥物的研發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