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常見添加炭粉的食物,但5月一度傳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禁止使用活性碳作為著色劑,引發關注。衛福部食藥署釐清後表示,美國未有業者申請活性碳作為著色劑,所以FDA未曾審查其食安風險;而我國准用於著色的是植物碳,來源是木頭、果殼、纖維素等原料,且一般添加量少,食安風險尚可接受。
FDA於5月公開表示,市面上有不少添加活性碳的黑色飲料、漢堡、披薩、冰淇淋等食品,但美國法規僅核准活性碳作為淨化、脫色等用途的加工助劑,並未核准作為食品著色劑,因而無法為民眾把關這些產品活性碳來源究竟是木頭、骨頭或其他材料,以及是否含重金屬、致癌物等,因此在美國,活性碳食品依法會被視為「摻假」的食品。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根據國際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的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資料,活性碳的原料涵蓋範圍廣,且多用於工業用途,其中植物碳可用於食品著色。植物碳也是我國「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正面表列的色素之一,定義是以木、纖維素、泥炭、椰子殼及果殼等原料,經高溫(800至1000度)碳化製成的黑色粉末。
因應輿論,食藥署10月底召開專家會議,釐清美國食品一般認可為安全的成分表列登記系統(GRAS),與我國一樣採正面表列,只是美國目前沒有食品業者申請將活性碳或植物碳用於著色。同時蒐集國際資料發現,歐盟、紐澳、日本均核准植物碳作為著色劑,因此專家會議達成初步共識,認為我國管理符合國際規範。
至於添加植物碳的食品,是否真有養生保健之效?廖家鼎表示,只有經過安全性、安定性、有效性等實證研究,並經審核獲得「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才能宣稱功效。市面上宣稱排毒業者,均涉違反食安法;至於攝取過量是否有負面效應,由於添加一點植物碳就有良好著色效果,食安風險尚可接受。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159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