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新藥產業授權加馬力!隨著研發能量逐步開花結果,總計近半年來,已有基亞、台康、逸達、台微體等公司的七大藥物授權,合計里程金突破200億元,搶在生技月來臨前創新紀錄,添加好彩頭,提升生技產業的國際鏈結力道。
法人表示,全球性的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24~28日在台北登場,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瑞士、義大利等18國都設立國家館參展,搭配上千位海外專家來台共襄盛舉,新藥公司的國際授權案有助於放大台灣生技產業能量,帶來「吸金」和「吸睛」效應。
最新完成的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七個新藥授權案,以基亞與日本Oncolys BioPharma共同開發的溶瘤病毒新藥OBP-301(Telomelysin)最受關注,此案以500億日圓(約新台幣138.46億元)授權羅氏製藥旗下的日本中外製藥,創台日生技合作的最大授權案,基亞將享有1/3的利益(約新台幣46.15億元)和未來上市後的銷售分潤。
另外,逸達治療前列腺癌藥FP-001,則以8,600萬美元授權英國Accord公司,行銷除土耳其、中東以外的歐洲市場;台康的乳癌相似藥EG12014,則授權Sandoz AG行銷除台灣及大陸以外的全球地區,里程金是6,500萬美元,其中,簽約金500萬美元,已於6月入帳。
2019年已簽署兩個授權案的台微體,開發的NanoX技術平台也頗受矚目,該技術開發的癌症及抗感染微脂體藥物,授權香港三生製藥行銷中國大陸外,6月底也宣布將與博迪生(Birdie Biopharmaceuticals Inc.)合作投入免疫療法;博迪生將利用台微體的「NanoXR」技術,開發與製造類鐸受體7與8(TLR7/8)脂質體配方雙重促效劑,該兩個授權里程金合計達7,400萬美元。
至於景凱和因華生技的授權對象都是大陸藥廠。景凱開發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新藥JKB-122、JK B-133,是獨家授權恒翼醫藥(上海)公司開發亞洲市場,最高可達2,400萬美元的里程碑金,以及上市後的銷售分潤。
因華治療高血壓併發心衰竭的新劑型新藥C08001,是以人民幣4,500萬元(約新台幣1.82億元)和未來上市後銷售分潤授權山東新時代藥業。由於該新藥僅需執行生體相等性(BE)等相關人體試驗後,即可申請大陸、美國藥證,法人預估有機會在三到五年取證上市。
新聞分析-授權陷阱何其多 獲利有撇步
新藥和創新醫材產業的發展,由於開發期長、風險高,加上台灣市場小、資金不足,在無法承受長期的風險下,授權被視為獲利方程式;但其中的迷思和陷阱不少,不僅不保證成功,好的案子也可能因授權對象不對而「胎死腹中」。
以授權案來看,有的是產品區域的授權,例如智擎的安能得、寶齡的拿百磷、藥華的P1101、基亞的溶瘤病毒新藥OBP-301和益安大口徑心導管術後止血裝置XPro System(IVC- C01)等,這些產品相當於賣出藥證,通常會有較高的授權金,和未來上市後約有7~15%間的銷售分潤。
不過,新藥由於風險較高,授權里程金是隨著成功機率而定,也就是說愈後期愈高,而醫材是因在動物實驗時約略可知成功機率,因此,授權金是前段就很高,上市後反倒沒有太高的銷售權利金分潤。
還有的是市場的行銷和生產授權,像中裕的愛滋藥新藥TMB-355(Trogarzo),就是授權The ratechnologies(簡稱TH)行銷北美和歐洲,藥證歸屬是中裕,因此,整體授權金雖然比較低,但銷售分潤卻很高,大多在五成以上;而太景的太捷信抗生素,則是生產和大陸銷售都委由浙江醫藥,對方的銷售布局策略和生產成本和良率就分外重要。
對資金短缺的創新型公司而言,授權是最佳的獲利方程式,但授權案卻不一定表示產品就會開發成功;有些藥廠為了消滅競爭對手,會透過授權,只支付首筆簽約金後,即將該開發案束之高閣。
另外,也有像日本大塚製藥當年以2億美元拿下醣聯尚在動物實驗中的的新藥後,就一直沒有新的進度,後來把該新藥還給醣聯繼續開發。
目前頗受矚目的基亞與Oncolys 500億日圓授權案,雖然基亞拿到超過新台幣5千萬元的簽約金,但後續的階段里程金,則要視該新藥的臨床,以及未來上市銷售狀況入帳。
此新藥還將面臨授權廠商日本中外製藥承接後的開發概況,主事者對產品策略的布局、人事的變化,以及可能面對的競爭對手概況,都是考驗。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714000200-260202?chdtv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714000202-260202?chd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