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台日生技合作的最大授權案 138億基亞新藥 授權日藥廠
內容

基亞生技與日本Oncolys BioPharma (東證上市代號4588)8日宣布,共同開發的溶瘤病毒新藥OBP-301(Telomelysin),以500億日幣(約138.46億台幣)授權日本中外製藥;這是台日生技合作的最大授權案,基亞將享有1/3的利益(約46.15億台幣)和未來上市後的銷售分潤。

■中外製藥拿到全球權利

根據協議,中外製藥將拿下OBP-301的全球權利(不含中國大陸及港澳),並認購Oncolys新股約8億日幣,授權簽約金為5.5億日幣(約1.5億台幣),可望在4/24開始支付,亦即基亞依1/3的利益分潤,本月底前將有台幣5千多萬元可入帳。

■OBP-301癌症療法正夯

基亞與Oncolys合作開發OBP-301已超過10年,由於溶瘤病毒治療被視為是新世紀最夯的癌症療法之一,也讓OBP-301的中國和港澳權利,在2016年即以1.02億美元授權江蘇恒瑞製藥,總計在二次的授權案合計享有約170億台幣的授權金中,基亞的潛在分潤利益約台幣57億元。

法人認為,除了本月底可入帳的台幣5千多萬元外,其餘階段里程金入帳進度,將隨著OBP-301在臨床進展加速,及藥證到手時間而定。

■在日美台加速臨床試驗

OBP-301已在日本進行食道癌合併放射治療的第二期臨床試驗,在美國則進行合併免疫腫瘤製劑Keytruda治療食道癌與胃癌的第二期臨床試驗。而由基亞主導在台灣和韓國的肝癌一期臨床,則已進入收案的最後階段。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表示,溶瘤病毒除了能直接裂解癌細胞外,被裂解而死亡的癌細胞還會釋放出許多腫瘤相關的分子訊息,進而改變腫瘤組織的微環境(TME)。

2015年,美國FDA通過Amgen的溶瘤病毒(Imlygic, T-VEC)上市;2017年Amgen藥廠發佈其合併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溶瘤病毒治療黑色素皮膚癌的臨床成果,其整體療效從原本的18%提升為38.8%。這也讓免疫腫瘤治療與溶瘤病毒的「合併治療」成為未來癌症治療的顯學。擁有免疫腫瘤製劑的跨國大藥廠,也積極尋求和擁有溶瘤病毒的生技公司合作,開發各種「合併治療」的臨床適應症。

目前全球擁有溶瘤病毒且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生技公司不超過10家,日本的Oncolys BioPharma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的溶瘤病毒技術是由日本國立岡山大學腫瘤科所研發。

免疫療法版圖 兵家必爭
基亞與合作夥伴Oncolys旗下的溶瘤病毒藥物OBP-301,雖僅在臨床二期卻創下500億日圓授權案,業界分析,溶瘤病毒藥物目前開發者仍少,且據研究數據,溶瘤病毒能加強當前最熱的免疫抗癌藥物效果,近年,羅氏積極搶進免疫抗癌領域,應是該產品搶手的主因。

OBP-301目前在美國則進行合併免疫抗癌製劑Keytruda(抗PD-1藥物),治療食道癌與胃癌的第二期臨床試驗,其中,Keytruda是默克的產品,業界認為,若該產品讓默克先拿下,將擴大默克在免疫抗癌療法的版圖,這也是羅氏不得不砸大錢取得授權的原因。

業界分析,羅氏近年積極要搶進免疫療法抗PD-1、PDL-1抗癌免疫檢查點藥物領域,由於該藥物市場價值上看千億美元,且是當前最受到追捧的抗癌藥物,此次,OBP-301雖透過羅氏子公司中外製藥技轉,但金額龐大,推估是由羅氏主導,也顯示羅氏有意大舉搶進該市場的決心。

據了解,目前抗癌免疫藥物開發進度上,由默克、必治妥施貴寶等大藥廠搶先上市多時,羅氏應是著眼於市場考量,搶先拿下授權,以免市場過度傾斜。

出處 工商時報/杜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