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辦中小企業處菁英女創新加坡參訪團,永信製藥總裁李芳信特別飛來熱情接待,在他一手創建的新加坡公司,分享他30多年的東南亞經驗。
27歲就隻身前往馬來西亞開拓市場,他說:市場不是考察出來的,必須深入,也就是要蹲點。
選擇以馬來西亞做為大本營,李芳信整整有三年的時間睡在工廠的倉庫、睡在辦公室,既然決心做國際市場,他一開始就告訴自己:不成功就不回台灣!
就是這一股堅定的意志力,他成功為永信製藥打開東南亞、東協,以致穆斯林的市場。「英文不好,會用人就好」,他自我解嘲,東南亞市場與大陸型市場不一樣,大陸型市場一省與一省、一州與一州之間,都會有共通性,但在東南亞,每一個國家都不同。
以新加坡為例,這是一個相對法治的市場,人才國際化程度高,但他發現派新加坡幹部到相對滯後的國家,反而因墨守成規、不知權變,經常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但他同時指出「懂得權變」就一定是好事嗎?製藥有其精確的製程要求和比例配方,如果生產主管很會權變,那就是災難了,所以一定要懂得用人。
除用好當地人之外,李芳信也有國際發展的三個心法:
一、先通路再生產:國際發展通路開拓是首要之務,由於行業的特性,建置一個藥廠往往要花五年以上的時間,不能等待產能布展完成才去開發通路,因為通路是一家一家藥房按門鈴按出來的。
以新加坡為例,永信在僅有550萬人口的新加坡,即開發了1,500個活躍客戶,沒有工廠就先代理產品,就算工廠建好了,也不可能生產所有的產品。
二、先銷售再品牌:從貿易、銷售起來,生性爽朗喜歡交朋友,李芳信建議多參加同仁好友的喜宴聚會,可以開拓更多人脈,也可以更加融入當地市場。
從銷售中點滴累積對市場的瞭解,從而開發自有品牌,一方面可以延續銷售的成果,二方面也能長期經營品牌一價值,例如在美妝保養品方面,永信就建立了自有品牌。
三、先布局再市場:市場沒有神話,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想要市場就要開拓市場,以越南為例,從北越到南越長達2000公里,有多少藥房?多少西藥房?多少中藥房?有多少連鎖藥妝店?超巿?量販店?而你拿到了多少,有沒有80%?而其中有沒有80%的活躍顧客?用數字檢證市場,空有產品卻不懂得布局開拓,依舊在市場之外。
「新南向是對的!」因為在家中排行老么,哥哥姐姐選擇歐、美、大陸市場,於是他只有面向東南亞,形容自己撿到了寶,但他對於南向的建議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進入方式,而市場開拓還是一個客戶、一個客戶打下來,千萬別理想化地想複製成功經驗,沒有成功經驗可以複製,每一個國家都是新市場。
最後,李芳信也建議一定要尊重當地的人、事、物,融入在地是基本功,更是常年功。
(作者李培芬是行政院就業安定基金委員/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