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治多發性骨髓瘤 老藥新用途
內容

老藥又有新用途,正在美國奧蘭多舉行的「美國血液學會年會」發表,以沙利竇邁分子類似物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可獲較好療效,缺點是藥費昂貴。

根據2007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國人一年新增363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平均發病年齡是60到70歲,男比女多,由於國人壽命延長,患者也愈來愈多。

多發性骨髓瘤是血癌的一種,患者因骨髓製造的白血球「漿細胞」,不正常大量增生後,形成骨髓瘤細胞,蔓延到全身骨頭,形成腫瘤,引發骨頭疼痛。早期症狀不明顯,老年患者常因腰痠背痛去看跌打損傷,不小心骨折,就醫後照X光,骨頭看起來坑坑洞洞,好像被蟲蛀掉;也有患者免疫球蛋白太高,腎功能變差,洗腎後才發現得病。

台大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侯信安說,多發性骨髓瘤發生原因,除年齡及家族史,美國癌症協會曾有研究報告,肥胖者得病機率較高;另外,長期暴露在殺蟲劑、甲苯等化學藥劑,也是可能得病原因。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主要給予化療藥物或放射線治療,骨頭疼痛可給止痛劑。侯信安指出,還需考量病人年齡和身體狀態,年輕病人可考慮自體骨髓移植。

老藥沙利竇邁(過去曾用來緩解婦女孕吐,後來禁用)近年被發現可抑制血管新生,用來做為第一線治療,健保局也在去年七月核准給付。新一代治療藥物lenalidomide,是沙利竇邁分子類似物,可直接毒殺腫瘤細胞,促進免疫調節,且也較無周邊神經病變副作用,今年已取得衛生署藥證。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鍾智淵表示,lenalidomide一年自費要30多萬元,患者服藥後,生活品質可能變好,但還是要有心理準備,此病不會因此治癒。

目前國內正進行以lenalidomide做為多發性骨髓瘤第一線治療的臨床試驗,也預計收100名患者做為上市後的臨床試驗。

出處 聯合報/特派記者施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