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協董事長黃志芳11日表示,全球未來產業發展將以東協、南亞兩大區塊為主,台灣應該用智慧找策略,拓展東協及南亞的內需市場商機。
黃志芳出席2018新南向商機論壇,並以「企業進軍新南向的突圍之道 」發表專題演講。
他表示,新南向政策由蔡英文總統提出迄今已經兩年半,在地緣政治與經濟而言,東協、南亞包括印度,戰略地位日益重要,從美國總統從歐巴馬到川普,都極為重視。
去年11月,韓國總統文在寅也提出該國的「新南方政策」,各國都在搶進東協南亞市場。
黃志芳說,回首90年代的舊南向政策,主軸是鼓勵企業到東南亞,利用當地廉價的土地與勞動力,做加工出口,缺點是無法與當地有深刻的連結。
新南向與舊南向政策在架構上有根本不同,黃志芳說,舊南向政策像是一根電線桿,但新南向政策如同一棵樹苗日益茁壯,並且向各階層領域開枝散葉,從產業、文化、科技、非政府組織、國營企業、教育到觀光、醫療不一而足,燦然大備。
在策略方面,黃志芳表示,新南向市場商機與策略,是開發東協、南亞的內需市場,將其作為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由於台灣腹地狹小,須往外走,否則沒有機會。
開發新南向內需市場,與過去的加工出口不同,黃志芳強調,必須了解對方的文化、習俗、人脈與社會特性,這需要當地的人才協助。
此外,黃志芳特別指出,印度被認為是全球最難搞的市場,但做醫療輔具的康揚公司獲得不錯的成果。他說,康揚做的是逆向操作,譬如康揚公司英文名字是KARMA,這詞在佛教原指「業力」,但是在印度教的定義中,則是「正向的力量植入靈魂」。
黃志芳指出,到印度市場必須順勢而為,針對當地需求開發品牌,換言之就是客製化。
另外康揚很聰明,進一步與媒體結盟,邀請印度時報加入康揚營運,且康揚以螞蟻雄兵、小額交易,在印度市場經營多年卻沒有呆帳,確實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