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糞菌叢植入術將納常規醫療! 衛福部首度公布管理構想
內容

近年「吃大便」糞菌叢植入術成為全球醫界的研究重點,國內就有感染頑固性困難梭狀桿菌的病人,病到最後無計可施之時,接受植入新鮮糞便純化過的腸道菌叢而康復,這項技術未來將納我國常規醫療。

糞菌叢植入術在國內尚未有清楚定位與適切規範,國家衛生研究院今日邀集政府與醫界舉行共識會議,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出席會議,並首度公布法規管理構想。

石崇良表示,針對安全性、療效在國際上已有共識、也有明確的治療指引的醫療方式,就有望納入常規醫療,但安全性與療效未明者就須進行人體試驗或透過特管辦法加以規範。由於醫界普遍認同以糞菌叢植入術治療頑固性困難梭狀桿菌疾病,今年4月將預告修正的特管辦法也擬將這項醫療技術納入,最快6、7月公告。

石崇良說明,糞菌叢植入物若是膠囊就算「藥品」,但若沒有大量製程、未試圖商品化、未與其他藥品與醫材結合,便屬「新醫療技術」,經由醫審會醫療技術小組審查,一旦確認風險性低,將正面表列納入特管辦法的細胞治療技術;但若風險性高、療效未明,就得進行人體試驗,試驗結案後再回頭重審。

但有些治療方式安全性與效果高,看起來不需要做人體試驗者,這是否也能變成普遍性的醫療行為?石崇良表示,這類情況將依據醫療法第62條訂定特管辦法,就特定醫療技術的設定執行上的門檻,包括操作人員資格、醫院必須是醫學中心或教學醫院、設備環境、病人同意書、治療後追蹤管理等。

台灣醫事法律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醫學轉譯研究科主任吳俊穎表示,目前全世界針對糞菌叢植入術進行中的相關臨床試驗,以困難梭狀桿菌疾病為最大宗、有66個,腸炎有36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有11個,其他還有肝昏迷、癲癇、巴金森氏病等的試驗。

出處 聯合報/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