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肥胖比例登全亞洲之冠,每兩名成人中,就有一人肥胖,食藥署最新核准新一代標靶式抑制食慾減重藥物上市,距離上一次核准減重藥物,已隔15年之久,國內三大醫學中心臨床試驗顯示,使用24周後,六成使用者減重5%以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林文元表示,減重三大方法為抑制食慾、減少腸道吸收、促進新陳代謝,簡單來說,就是少吃、多動,其中少吃更是減重的主要關鍵。
林文元分析成功減重個案,嚴格控制熱量占九成的影響,運動僅占一成;持續運動可減掉脂肪,且不易復胖,但對於整體減重來說效果有限。
新一代標靶式抑制食慾減重藥物屬於選擇性血清素抑制劑,作用機轉類似抗憂鬱用藥,直接作用在下視丘人類血清素5-HT2C受體,藉此達成抑制食欲的效果,進而降低體重。
林文元表示,美國於2012年核准此減重藥物上市,累積超過7000例臨床人體試驗數據,透過抑制食慾,可成功減去原本體重5%~10%,如連續服用一年以上,七成以上的試驗者並未復胖。
食藥署為求慎重起見,要求此藥必須完成台灣銜接性人體臨床試驗,視其結果才決定是否通過核准上市。為此,台大、成大、中國附醫等三醫學中心進行臨床試驗,結果與美國相似,因此食藥署於今年7月通過查驗登記審核,該藥物獲得上市資格。
林文元說,這項跨院藥物臨床試驗時間為24周,共有170人完成測試,六成受試者成功減去至少5%的體重,其中三成減了10%。持續半年用藥,平均減重7%~11%的體重、6%體脂率及六公分腰圍,顯示新藥適用於輕中度肥胖患者。
此外,國外試驗結果證實,長期使用此減重新藥有助降低血壓與血脂,患有糖尿病的肥胖病患連續服用,糖化血色素及空腹血糖均能獲得改善,糖尿病情得以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此新藥仍有其副作用,約兩成出現輕微頭痛、頭暈等。
此外,藥物直接作用於大腦飽食中樞神經,長期服用,將提高血清素濃度,強烈建議,正在服用抗憂鬱及抗思覺失調藥物的人不可服用此藥,以免引發失眠、容易激動、情緒混亂等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