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治療紅斑性狼瘡 中研院發現關鍵蛋白質
內容

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謝世良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CLEC5A的蛋白質與細菌聯結後,會引發一系列發炎反應,若用抗體阻斷細菌與此蛋白質聯結,可望治療紅斑性狼瘡、腸胃炎。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今天召開 「CLEC5A蛋白質被證實為對抗細菌感染的關鍵要角」記者會,謝世良在會中指出CLEC5A已被證實和登革熱、禽流感有關外,進一步研究更發現CLEC5A在對抗細菌侵入扮演關鍵角色。

謝世良指出,研究發現當侵入人體的細菌數量太多,嗜中性白血球(Neutrophil)無法藉由吞噬細菌來抑制細菌入侵時,會釋出自身的DNA,這個過程叫做「嗜中性白血球胞外捕捉」(Neutrophil ExtracellularTrap,簡稱NET)。

謝世良說,若NET的反應過大,就會產生過量的甲型干擾素,導致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病症,而CLEC5A正是引發NET的因子。

另外,腸道免疫病患者發炎時,會有一種細胞叫做「IL-17 γδ-T cell」細胞,若剔除CLE5A,「IL-17γδ-T cell」細胞就會消失,即可降低發炎反應。

謝世良指出,因此使用抗體來阻斷細菌跟CLEC5A的聯結,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發炎反應,達到治療紅斑性狼瘡及腸胃炎的效果。

謝世良說,目前相關實驗仍在動物實驗階段,最快3至5年可進入人體試驗,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對各種細菌進行詳盡分析,鑑定出所有與CLEC5A有直接關係的細菌及各種微生物,可望帶來治療新希望。

此重要發現於8月21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 期刊。

出處 中央社/余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