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翁啟惠效應 技轉案幾近停擺
內容

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事件效應,學研單位技轉案幾乎全面停擺,等於是「看得到吃不到」,昨(13)日中研院、國衛院聯合發表17項尖端生醫技術,雖然產品頗具潛力,業界反應卻是「吞不下去」。

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副理事長張鴻仁認為,最擔心的是技轉案陰影讓生醫產業能量光芒黯淡了,人才斷鏈。

生控生董事長章修綱以親身經歷指出,原本公司想技轉中研院一個不錯的研發案,條件都談的差不多了,但碰到法務單位,繁瑣的嚴苛限制,產業根本很難執行合作案。

他表示,不管是新藥或創新醫材,研發中的產品不一定都能商品化,而且產品技轉出來後,可能都還要大調整,如果法規僵化綁的太死,學研單位的技轉案就會愈來愈難搞。生技產業受限台灣的市場規模、資金、人才和法規,原本就很辛苦,現在學研單位的技轉又更保守,就真的很難走下去。

章修綱語重心長表示,翁啟惠的案子,在美國根本不可能發生;但浩鼎風暴後,技轉案和政府的政策就更令人難以理解了。

雖然浩鼎案風波未了,中研院和國衛院為挹注生技產業動能,加值學研成果產業化,昨日聯合發表17項尖端生醫技術,鎖定小分子藥物、個人化醫療檢測技術、蛋白質藥物等三大主題,希望能藉此為產業界與學研界開發合作交流契機,促成成功案例,推升生技產業動能。

中研院智財技轉處處長吳漢忠表示,生技醫藥產業從研發到商品化,是一段漫長且須投注大量心力的過程,只有整合產官學界的各方能量,強化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的結合,才能化研為用;此次中研院是展出包含癌症、阿茲海默症及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治新療機制,以及抗菌胜肽的研發成果,希望能與產業連結。

生醫業界表示,中研院和國衛院都是國內最頂尖的學研機構,有最豐沛資源,但如果技轉案陰影不除,再好的案子也是「吞不下去」。

 

出處 工商時報/杜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