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亞太地區的開發中國家,對於醫療保健的知識日益提升,醫療需求也隨之高漲,因之健康醫療市場崛起,發展潛力已是全球關注焦點。KPMG於2017年在香港舉辦Global Healthcare Conference,會議中提及目前亞太地區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趨勢,茲分享如下:
(一)醫療與保險結合
我們可觀察到醫療機構與保險業緊密合作的發展態勢,進入健康保險領域是影響醫療機構集團拓展事業版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英國保柏集團(BUPA) 將前端的健康體檢、中期的醫療診斷,與事前購險、事後賠付的健康險串連,發展出一套全産業鏈式的健康管理服務;泰康人壽的「保險+醫養」創新模式,推出中國保險業第一個虛擬保險與實體養老社區相銜接的養老計劃。
(二)醫療與資本串連
亞太地區有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提出上市計畫。就台灣而言,醫療機構資本化尚存在著許多法規上的限制,但在國際上早已蔚為盛行,如:新加坡的Parkway Pantai、馬來西亞的IHH Healthcare Berhad、泰國的Bumrungrad Hospital。引進資本市場機制,鼓勵醫療機構以公司型態公開發行上市,以便吸引資金、強化財務透明並落實治理制度,以創造醫療機構最佳效率及提升競爭力。藉由進入資本市場公開發行股票,而使得醫院有足夠的資金做更具規模的建設。
中國大陸也有一些醫療機構成功上市的案例,主營業務在中國大陸的上市醫院集團中,大部分以連鎖醫療專科為發展方向,如愛爾眼科。對於中國的大型綜合性醫院集團來說,由於港股IPO審核時間較短且聯交所審核相對寬鬆,有越來越多醫療集團選擇港股IPO模式,如:弘和仁愛醫療集團2017年3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不過,醫療比起一般行業,專業性以及涉及層面複雜許多,並需考量國家政策之變化,這對於很多計劃上市的醫療機構雖是機會,但也存在很多變數。另外,醫療公益性與資本營利性之間的取捨,對於醫療體系的影響,更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三)醫療南向發展
因人口結構改變與薪資水平提升,東南亞的健康醫療市場發展潛力不容小覷。在經濟快速發展,中產階級迅速膨脹的趨勢之下,東協內需市場及民間消費能力,預計將有顯著的成長,同時,因應中產階級生活需求的醫療照護市場,也是未來這一波東協市場的關注重點項目。前進東協市場是目前許多大國的經貿重點區域,台灣政府也推出新南向政策,試圖強化與東協各國之間的經貿關係。近年來東南亞各國也逐漸放寬外資進入醫療、製藥產業等投資限制,但由於醫藥市場跟醫療政策、健保制度的連動性高,對於欲投入東協醫藥市場的廠商而言,此一環境構面的大趨勢也將影響市場布局策略。
(本文作者蘇嘉瑞醫師/律師是KPMG安侯建業生技暨長照銀髮產業服務團隊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