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訂製小藥丸 讓療效完整發揮
內容

【洪長春/專利布局情報分析團隊】

任何藥物提供使用時必須製作成適合應用的劑型,一般而言,不同的藥物劑型會隨著藥物本身特性、適應症及使用對象不同而有所選擇。

所有劑型中,以口服劑型為最普遍的用藥途徑,一般醫院或診所開立的口服藥物劑型,大部分是圓柱體或橢圓體之藥片或藥丸,主要用途是讓一般民眾容易服用。

然而,對於老年人、嬰兒或患有喉部炎症或食道管病症的病人來說,服用片劑或丸劑在經過喉咽、食道位置時會有吞嚥困難的問題,雖然目前有液體口服藥可以替代,例如糖漿劑,但劑量上較不精確且服用過程中容易溢出,尤其是嬰兒或小孩服用口服藥物時。另外,患有「癲癇」症狀的病人,由於患者無法控制自身的腦部神經,因此吞服藥片或藥丸更加困難。藥物遞送顧名思義是將藥物吞入消化系統,藉由吸收的方式攝取藥物分子,並且以不會受到腸胃道蛋白質、pH值破壞的方式直接輸入血液中造成藥效。

但是,藥物在經由腸胃道的過程中,容易被嚴苛的環境破壞,如何控制活性藥物成分(API)之釋放,在適當的時間讓API投遞到正確組織位置,對於醫藥領域的藥物開發上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傳統口服藥物劑型是使用模具和壓機,將粉末壓製成所需的形狀。198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出一種粉末液體3D列印(3DP)的快速成型技術。這是使用一種水性流體,採用獨特,專利保護製程聯結多層粉末在一起製造一系列產品,並以3DPTM為商標名開發出3D列印機。

Aprecia Pharmaceuticals公司獨家取得MIT藥業權的3DP製程授權,開發出理想的口服給藥固體劑型,能快速分散在口中,不需要很大的吞嚥力。幼兒服用時可降低排斥。

2015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標誌採用這種技術製造的藥品,也就是個性化定製藥物劑量不再是夢想。透過口服劑型3D列印之創新應用,可將某種API最大劑量置入一粒藥片中,病人可以吞服少量或較小的藥片。

再者,運用3D列印技術可實現形狀的個性化定製,對於不喜歡吃藥兒童來說非常有效。最後是3D列印技術使藥物劑型擁有特殊的微觀結構,可改善藥物的釋放行為,實現傳統壓製劑型無法達到API釋放,提高療效並降低副作用。

(作者是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專利布局研究團隊研究員)

出處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