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國際藥廠找金主 手法「很好萊塢」
內容

眼看投入研發的報酬日益下滑,不少製藥大廠正師法好萊塢策略,為風險特別高或特別昂貴的新藥尋找金主,請他們提供資金,以分攤研發成本。投資者則寄望藉此獲得新藥上市後可觀的權利金報酬。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製藥大廠輝瑞(Pfizer)期盼旗下鎌刀型貧血症新藥Rivipanse在後期臨床試驗能證實有效,但若失敗,還有一絲慰藉,那就是輝瑞不必為這些實驗埋單,因為私募股權業者NovaQuest資本管理公司去年已同意為這項新藥的第三期試驗提供資金。第三期臨床試驗通常是最後、也是最耗資的階段。

由於製藥產業亟欲限縮風險,像NovaQuest這種投資者為後期臨床試驗提供資金的案子已愈來愈常見。這種策略源起可追溯至好萊塢,製片大廠長久來不斷想辦法吸引前期投資。投資者藉此押注可能成為賣座強片的電影,換取部分票房營收或權利金。

SSR公司分析師伊凡斯說:「製藥大廠就像大型製片商一樣,必須應付外界最新的發展,而且成本結構會隨著時間與專案類型改變。」

貧血症新藥Rivipanse是輝瑞在2011年向臨床生技公司GlycoMimetics收購後取得,儘管當時該藥仍在中期試驗階段,但交易案價值達3.4億美元。後來NovaQuest同意出資2億美元,用來支應輝瑞這款新藥後期試驗階段的測試與其他研發成本。倘若藥物成功過關,NovaQuest在接下來八年將可分批獲得總額2.67億美元的報酬,外加藥物銷售的權利金。

NovaQuest是積極支持這類新藥試驗的投資者之一,近年曾與賽諾菲(Sanofi)、武田藥品、愛力根(Allergan)與禮來(Eli Lilly)等藥廠合作,在新藥推出與研發方面分攤成本。

製藥業分攤風險與報酬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製藥業分攤風險與報酬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出處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