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網站11日刊發報導稱,中國崛起為生物技術藥物強國,並引起一些全球大型製藥商的注意。過去兩年禮來和默克等製藥公司與中國公司簽署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協議,將中國研發的生物技術藥品銷往海外。
報導指出,美國禮來公司(Eli Lilly & Co., LLY)授權的一種抗癌新藥是由一家位於上海郊外、成立六年的初創公司研發的,這種藥物源自中國倉鼠的卵巢細胞。禮來目前計畫在美國患者身上測試這種新藥。
而其競爭對手默克公司(Merck & Co. Inc., MRK)計畫今年在美國試驗另一種抗癌藥物,該藥由另一家位置靠近香港的初創公司研製。
這些情況並非孤例。報導說,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廉價原料藥和仿製藥的供應方,而如今正崛起為生物技術藥物這類重要新藥的主要生產國。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簡稱NIH)數據,在生物治療臨床試驗的數量方面,中國目前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生物藥品源於動物細胞或細菌等生物物質。
這一情況已引起全球一些最大製藥公司的注意。
據報導,默克公司派出公司高管尋訪了大量中國初創公司,並於2015年在上海設立了一個專門的創新中心。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JNJ)於2014年也在上海成立了類似的中心,以把握中國的科技突破動向。在過去兩年間,禮來、默克、Tesaro Inc.(TSRO)和Incyte Co.(INCY)均與中國公司簽署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協議,將中國研發的生物技術藥品銷往海外。
文中引述一家向專門投資中國生物科技初創公司的風險投資基金合伙人的話說,「10年前中國甚至不在生物科技領域關注範圍之內,但現在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
無獨有偶,南韓《中央日報》網站也在1日報導,南韓曾花大氣力在生物醫藥領域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如今就連南韓最大的製藥公司,都抱有巨大的危機感,中國的生物醫藥領域達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