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美提高藥廠查驗標準 台藥廠神經緊繃
內容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提高藥廠查廠標準,台灣百家藥廠神經緊繃,國內原料藥大廠中化合成(中化生)行政副總經理黃重信5日指出,去年台灣原料藥廠「一次查廠通過」的公司僅有中化合成,不少原料藥廠因缺失而未通過,導致產品不得出貨美國,因此不少公司備感壓力,整備生產標準全面動起來。

美國是全球藥品市場的兵家必爭之地,美國FDA在境外藥廠向該國申請新藥上市銷售前,會派專家前往申請公司的生產廠、原料廠進行實地審驗、檢查作業,若通過則至少每三年還會進行複查,每次審查結果若正面,則藥廠所生產的產品可繼續賣向美國,反之則必須中止出貨。其中,審查的基本方向除了生產資料的完整性外,還有硬體的設備外觀與維護。

由於全球藥廠也多以通過美國FDA查廠審驗為標竿,黃重信指出,以原料藥廠為例,台灣去年多家受到美國FDA查驗的廠家中,部分未通過的公司,為了提升生產標準必須投資近2億元以改善設備,對一般中型藥廠而言,是個不小的負擔。

業界指出,美國之所以近年特別又提高查廠標準,其實是因為中國大陸藥廠查驗擺烏龍,加上臨床試驗用藥安全性問題。

根據指出,2015年美國FDA前往中國大陸查廠,依當時標準全數通過,但是隔沒多久歐盟也前往大陸查廠,依歐盟標準卻全軍覆沒,換言之,美國FDA的標準似較歐盟寬鬆,這讓FDA重新檢討查廠標準。

另外,近年不少新藥上市後出現用藥安全的問題,也因此美國FDA除了重新檢討藥品審驗標準外,也連帶檢討了生產端的軟硬體完備性,以求藥品安全達到最高標準。

始料未及的是,由於美國FDA提高了查廠標準,甚至也增加了赴各國突擊查廠的頻率,有不少生產廠因遭到FDA突擊查廠而未通過,也因此連帶影響了新藥產品的上市時程,導致去年FDA在新藥核准數量落到低點,僅22個新藥獲得核准上市,這與往年動輒30到40項藥物上市的水準,明顯矮了一截,而這或許也是FDA查廠標準趨嚴帶來的副作用。

出處 經濟日報/黃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