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焦點評論:新南向的醫療衛生政策
內容
【林奏延/長庚大學特聘教授、衛生福利部前部長】

目前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整合中央、地方政府、民間企業及團體,將東協、南亞、紐澳作為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期望與新南向的十八個國家,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

醫療衛生是台灣最具競爭力的強項,在人道與專業的考量下,應在新南向政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人長期關注與投入國際醫療衛生,在此提出可以努力推展的幾項重點:

1.國際醫療衛生人道援助:過去幾十年來,台灣許多醫院與我友邦國家,皆有經年累月的醫療援助計劃,協助並訓練當地醫師,使友邦民眾獲得良好醫療照顧。在幾家醫學中心努力下,台已在南太平洋八國設常駐醫療團或行動醫療團,成效卓著,應將此模式複製到有需求的新南向國家。

2.分享台灣成功的醫藥衛生經驗:以傳染病防治為例,台灣在歷經SARS的肆虐及H1N1新型流感的挑戰,已建立了完備的傳染病防治體系及感控措施,近年對抗腸病毒、防治登革熱,也有很好的成效。另外,我們的B、C肝炎防治以及領先世界的抗生素管理系統等,均可推展到新南向國家。在非傳染病防治方面,台灣在三高的防治、減重計劃,甚至健保經驗皆可提供新南向國家借鏡。

3.培育新南向國家醫療衛生相關人才:衛福部與教育部應研議招收該國相關科系或研究所學生,透過人才交流的方式與他國分享經驗。這些學生返國後,很多未來是該國醫藥衛生的重要幹部,將有助於台灣與這些國家維持長久與實質的關係。

提供跨國交流訓練

4.醫事人員交流與訓練:台灣醫療技術水準高,可鼓勵各大醫院與新南向國家醫院簽署跨國醫療合作計劃,提供醫師及醫事人員短期或長期的交流與訓練,除提升夥伴國的醫療水準,並可延伸我國醫療軟實力,未來更可促進台灣與新南向各國雙邊人才資源的互補與合作。

5.推動國際醫療:在入境醫療方面,從醫美健檢到重症醫療,如器官移植、顯微手術、人工生殖以及心血管治療等,都應積極鼓勵。但這些都需要政府鬆綁法規及設立整合國內醫院的平台,建議可採取在當地設共同辦事處、共同行銷的方式,初期可透過外貿協會的海外據點,並和當地台商及僑社合作。
醫衛輸出方面,從醫療科別合作到醫院委託經營到醫療園區開發等,都需以醫療為核心加上異業結盟,先在台整合前端醫院管理到後端藥品、醫材及醫療資訊,國內整合後再與當地資源結合,才有助台灣產業發展。

6.發展健康與生技產業:台灣的製藥、醫材及醫療資訊水準很高,例如,南部科學園區的骨科及牙科器材品質均名列世界前茅,具競爭優勢,但缺乏行銷,連台灣醫師也很少使用,相關產業都殷切期盼能在政府的行銷與帶領下,整合產業鏈,與新南向國家合作進而輸出健康產業。

應從關懷互惠出發

醫療衛生的新南向上,不宜只考慮商業利益,而應以人道、關懷及互惠為出發點,並以國對國作全盤性的戰略思考,鬆綁法規、輔導整合、培養人才,認識各國文化,創立國家級品牌,期待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為台灣的政治、經濟找到新出路。

 
出處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