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政/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會長】
展望2017年,外界經常問起對於生技產業發展的看法?我認為應該從產業營運數據仔細來看,最為客觀。2016年國內159家生醫上市櫃(含興櫃)企業的總營收達2355億元、比2015年增加234.35億,成長率11.05%。相較台灣2016年各產業所有的1,532家上市櫃企業,總營收微幅衰退0.49%的狀況下,其實生技產業是持續在成長中!
生醫企業產值穩健、醫材外銷亮眼、多項新藥進入取證階段
在外銷方面,藥品、醫材五年複合成長率將近10%,像是抗癌藥、隱形眼鏡等外銷表現不錯,隱形眼鏡近五年成長已經達3倍多,出口近百億。
國際也肯定台灣生技產業的機會及優勢,2016 Scientific American Worldview公布的全球生技產業排名,台灣在53個國家中排名第23、比前一年上升2名;另一項在投資界最為廣泛使用的JP Morgan MSCI指數,2016年新增納入了4家台灣生技公司,也可以看出台灣生技產業在國際資本市場開始受到矚目。
至於新藥進展,台灣2016年有5項三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累計目前進入新藥許可證申請階段的已經有8個新藥(過去台灣已有7個新藥上市;其中2個在國際上市)。而去年解盲不如預期的浩鼎,其實也不是只有一個藥,還有其他3個項目在前臨床階段或者一期試驗,而原先未達主要指標的OBI-822現在也正重新規劃申請全球的三期試驗。
事實上,新藥研發解盲成功、失敗都是常事,美國生技龍頭Amgen在EPO成功之前,也有很多標的在研發中途就失敗了!浩鼎事件引起眾人矚目,主要是因為在新藥還沒有上市前股價過熱。這應該要從投資者對於產業本質有更深度的認識,以及對於新藥開發的階段、價值評估來作客觀的討論,不能盲從。
為產業長期的健康發展,我們應該鼓勵企業將每個公司研發的品項的進程、還有經營的狀態透明揭露,讓各界更加了解、減少資訊不對等的狀況。這樣浩鼎事件對社會就可以有正面的教育的意義。
政府為引導角色 民間投資仍為資本支持主力
相較於我國過去社會大眾熟知的資通訊產業,生技產業是研發期、投資期非常長的產業,需要資本挹注。如果因此誤以為政府投資很多經費在生技、也是炒股的資本,這點誤會必須要釐清。以科技預算為例,今年預算總共1,169億,多數投入大專校院及研究機構、以及研究性質的法人機構像工研院、國家實驗研究院、農科院、國衛院、中研院等,目的在加強重點產業關鍵技術研發,也就是投資較前端、源頭的創新開發研究。而且,實際上千億的科技預算直接補助給產業投入研發創新的額度有50億,其中生技領域每年差不多僅8億。
至於國發基金,主要是幫助經濟轉型及引導策略性產業的角色。外界誤解國發基金投資很多經費在生技,其實國發基金直接投資生技企業才14案,加上投資的純生技創投的總金額大約80億左右,以159家生技上市櫃,總資本額1,437億來算,國發基金投資占比非常小,況且國發基金多屬於長期投資。所以正確的說法是:國發基金只是發揮引導的作用,絕大部分的生技投資資本還是來自民間。
回過頭來看,生技之所以會容易被炒作,首先還是因為對於生技產業高風險、高技術、高資本的本質仍然認識不足,加上生技公司募資不易,多數公司股本偏小,資本額2億到10億規模的公司占了70%,所以才有炒作的機會。未來應該加速產業併購與整合,將台灣中小規模的企業做大,將資本提升到30億到100億,才能提升技術能量與產品線,也才有國際競爭力,並讓台灣的生技及製藥創新能量吸納海外合作、讓高品質的醫療器材接軌全球,拓展國際合作連結與機會,開發更多國際的市場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