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醫藥新政出爐 中國藥企大洗盤 產業整合加速 適者生存
內容

財訊雙週刊 第 516 期/高 越


相對美國醫療支出占GDP17.1%,中國只有5.5%,醫藥市場潛力無窮,政府祭出新政策加速藥企整合,沒有研發實力的業者,將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11月初,全球焦點齊聚美國的新總統川普,讓大家掉了一地眼鏡。最令人矚目的,是美國生物醫藥股,在預期歐巴馬醫保政策可以得到修正下,逆勢大幅上揚,醫藥股指數BioCentury 100當天漲幅8.7%。

在2014年,美國的醫療支出占GDP(國內生產毛額)17.1%,全球醫療平均占GDP10%,相對的,這個指標在中國僅5.5%,顯示醫療支出遠低於大部分國家,若按照一二年中國政府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預計醫療支出會在20年達到GDP比重6.5至7%。期待政府加大支出的政策支持下,醫藥行業表現果然不俗,A股的醫藥生物指數在2014年漲了16%,2015年漲了56.7%,儘管今年下跌了8.4%,但仍然跑贏上證指數同期下跌了10.4%。

市場看好 學名藥最賺

樂觀的投資人認為,中國醫藥行業的市場潛力巨大,14億人口的巨大健康需求,有望使得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醫藥市場。不過要徹底了解中國醫療行業不是簡單的事。第一是因為上市公司眾多,很難掌握完全資訊,A股目前約有220家醫藥生物公司,根據申銀萬國證券的行業分類,醫藥生物行業細分為六個子行業,分別為中藥、化學製藥、生物製品、醫藥流通、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其中,最大的是中藥和化學製藥兩個子行業,各自占了約1/3的醫藥行業總市值。

投資醫藥公司還有另一個高門檻難度是專業技術複雜,而醫藥行業需要的創新研究開發程度極高,產品研發週期很長,風險很高。而主要最賺錢的公司多在仿製藥(台灣稱學名藥)領域,而非創新藥,中國仿製藥龍頭恒瑞醫藥自然成為市值最大的公司。相較全球最大的製藥公司— 羅氏藥廠,超過2千億美元的市值,A股最大市值的醫藥公司恒瑞醫藥,以最新市值1,072億人民幣,約為羅氏的1/15。但是,高端的創新藥和醫療機械設備都是由國外品牌壟斷。

中國政府政策是要保護本地醫藥公司,提供的中國首仿藥(P4,台灣稱為第4類學名藥)的專利保護期限比美國和其他國家來得長,價格壟斷性高,這也是中國首仿藥公司發展比較好的原因。在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給予首個仿製藥180天市場獨占期,而中國的首仿藥可以享受長達數年的新藥監測期(行政保護期),還享有首仿定價權。尤其過去中國醫藥公司平均研發支出不到醫藥收入的3%,和海外製藥企業動輒20%至30%的研發支出,相差天高地遠。

政府出招扶植 產業樂觀

近年來,中國政府為了鼓勵提高藥品品質,產業升級,進行化學藥品註冊分類改革,獎勵藥企研發創新藥。這項政策需要投入極大資源,來加速藥企整合,沒有研發實力的業者,難逃被淘汰的命運。根據興業證券醫藥分析師看法,最新行業監管有利三類公司,第一是具有創新藥開發能力的藥企;第二是現有產品競爭力強,後續在研產品實力不錯的藥企;第三是臨床效果良好,可與外資品牌競爭的生物藥公司。

在醫藥流通子行業裡,同樣面臨新監管政策的影響,兩票制開始試點(「兩票制」是指藥品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以「兩票」替代目前常見的7票、8票,減少流通環節的層層盤剝,以期降低患者藥價負擔),興業證券認為有利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進入上海醫藥、九州通及國藥股份。而醫藥分家的政策則有利零售藥店進入國藥一致、益豐藥房、老把戲及一心堂。

申銀萬國認為近期醫藥行業的好消息來自全國醫保目錄調整,潛在受益品種值得關注。例如臨床價值高的新藥,多地醫保乙類增補品種,重大疾病治療用藥、兒童用藥、急搶救用藥、職業病特殊用藥等。分析師看好,化學藥子行業的恒瑞醫藥、華海藥業、華東醫藥、人福醫藥、信立泰、仙琚製藥、麗珠集團、翰宇藥業等。生物製藥則看好血液製品(華蘭生物、博雅生物、天壇生物)、疫苗(智飛生物)、生物製藥(康弘藥業、長春高新、通化東寶)等。
中信證券則推薦投資人在第4季買入行業整合加速的醫藥流通股,如柳州醫藥、嘉事堂、中國醫藥。中藥子行業則因為估值較低、成長性確定,建議了同仁堂、東阿阿膠、雲南白藥。另一類推薦股則為市場預期向上修正、逐步獲得市場認可的復星醫藥和普洛藥業。

上述各大券商的每家券商看好的股票多如過江之鯽,可以看出中國醫藥產業未來發展必然熱鬧,由於大多數醫藥公司規模仍小,儘管不少公司基本面看起來樂觀,由於產品單一,或銷售區域偏單一省分、國家,地方為了控制健保支出,未來政策變化風險不可避免;加上行業整合加速也會促使大型企業競爭態勢加劇,未來也存在一定的藥品定價風險,這是投資醫藥行業時,必須謹記之處。

出處 財訊雙週刊/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