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連續多年蟬連國人癌症死因第一位,台大校長、肺癌權威醫師楊泮池指出,肺癌隱然有成為新國病之勢。標靶藥物雖對肺癌治療成效不錯,但費用昂貴,末期病患仍需承受極大痛苦。他建議政府及早擬定肺癌篩檢政策,早期發現治療。
楊泮池對肺癌的最新研究與防治建議,已收錄於「醫界九大權威:癌症真的能預防」新書中,他昨在中廣「活力台灣─健康生活新主張」節目中,接受主持人、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訪問,以「肺癌糾察隊─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為題,提出上述呼籲。
身為胸腔內科醫師的楊泮池指出,過去肝病是國病,但自從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如今肺癌有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的趨勢。研究顯示,肺癌危險因子包括家族史、環境暴露等,呼籲衛福部應選定高危險群,提供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篩檢。
楊泮池指出,禁菸風潮使得與吸菸相關的鱗狀上皮肺癌和小細胞肺癌罹患率下降。如今肺癌型態以肺腺癌為主,占女性患者七成,男性也有四成以上。病人大部分無吸菸史,甚至沒二手菸暴露。國內學者歷時十多年,發現不抽菸者會得肺腺癌應與環境、基因等有關。
標靶藥物提高國內肺腺癌治癒率,楊泮池說,全球統計肺癌患者不分期別的五年存活率為百分之十六,台大醫院可達百分之卅二,國內主要醫學中心的肺癌五年存活率也約百分之廿至卅。
但對抗肺癌最理想狀況還是早期發現,楊泮池說,肺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可達七成,若腫瘤在零點八公分至一公分以下,經內視鏡手術摘除,有機會完全治癒。
由於傳統X光檢查有死角,早期發現肺癌須仰賴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不但輻射量低,且能發現零點二至零點三公分以下腫瘤。楊泮池建議,民眾可自費健檢做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約五千至六千元,衛福部也應選定高危險群進行篩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