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中國模式走到盡頭?中國醫藥市場成長反轉
內容

在已開發國家市場已經相對飽和的情況下,過去 6、7 年以來,中國市場成為全球各大藥廠競相追逐、成長最快,且廣被認為是最有成長潛力的熱門市場,而中國市場過去也不負各大藥廠的期待,年年高速成長,市調公司 IMS Health 更認為中國可望成為全球第 2 大藥品市場。

然而,這股成長勢頭已經反轉,據《路透社》調查 60 家中國醫藥產業,發現毛利率由 2012 年的 15% 降到 2013 年的 10%,淨利年成長率也從過去的 2 成反轉,降為負 2.1%。全球各大藥廠雖然沒有單獨透露中國市場的營運情況,但是中國市場整體來說,醫藥支出開始全面緊縮的現象已經相當明顯。

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爆發的賄賂事件,讓情況更是雪上加霜,也標誌著「中國模式」似乎已經走到盡頭。過去各大藥廠學會「中國模式」以後,透過層層賄賂打通關節,因此得以排除競爭,維持高定價以及高毛利率,但是,中國政府反貪腐的勢頭掃向藥界,2013 年,中國政府約談各大藥廠,包括諾華(Novartis)、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賽諾菲(Sanofi)、禮來(Eli Lilly)、拜耳(Bayer)等。而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則被控全面性的賄賂官員、醫院與醫師。

葛蘭素史克行賄案爆發後,中國市場的「潛規則」有了大轉變,過去的模式行不通了,因為藥廠不再走賄賂的後門,市場淪為血淋淋的價格競爭,直接導致營收與毛利率大降。葛蘭素史克本身,在弊案爆發後,就停止付錢給醫師推銷藥品,也停止支付醫師開相關藥物處方簽的獎勵金回扣,於是,2013 年第 3 季,營收較 2012 年同期暴減 61%。

中國政府的行動,也與國家整體醫療政策有關,麥肯錫預期中國到 2020 年時,醫療支出將高達 1 兆美元,中國為了壓制醫療支出的瘋狂成長,在各環節都全面性的壓低成本,過去還有「潛規則」可以維持高定價與毛利,現在打貪腐的風頭上,各大藥廠都不敢再以過去的老辦法行事,於是剩下赤裸裸的價格競爭。許多藥廠被迫退出市場,還留下來的也得重新思考未來的策略。

在 2014 年《富比世》全球 2000 大企業之中排名第 858 名的藥廠 Actavis,就決定退出中國市場,理由是「中國市場風險太大,對商業不友善」。過去中國市場對全球各大藥廠的強大磁吸魅力,恐怕已經不再。

出處 科技新報/藍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