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轉譯醫學 值得投入
內容

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表示,台灣發展生技產業,應選擇各國較少投入轉譯醫學(Translation)工作,並由政府負擔較多的資金風險,才能順利帶動產業達到成果。

 

李鍾熙今年4月接任生技中心董事長之後,仍繼續擔任工研院特聘專家,協助工研院主持部分生醫計畫,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全球生技產業趨勢?

 

答:全球生技業自2000年起出現一個現象,各國投入基礎研發的預算持續增加,但是應用到產業界的具體成果沒有明顯成長,追究原因,2000年以後民間投入的資金相當保守,可承擔風險的資金相對減少,大家都只想快速及在短期內創造出產品。這種現象是世界各國皆然,不僅台灣如此,但是各國都不願意做的工作,才是台灣的發展機會。

 

問:台灣應如何找到生技發展機會?

 

答:一項新藥由發現(Discovery)到進入臨床(Clinic)階段之間,所做的轉譯(Translation)工作不夠多,這就是第二棒的定義,台灣投入第二棒所需的資金應由政府出面,去募集可承擔風險的資金。

 

問:擔任生技中心董事長之後,將如何協助台灣生技產業發展?

 

答:除了擔任生技中心董事長,我目前仍擔任工研院特聘專家,協助工研院主持部分生醫計畫,希望未來能促成生技中心、工研院,及藥劑中心等單位的研發合作。

出處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