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全球製藥版圖重整浪潮未止,台廠漸不缺席
內容

又一家國際藥廠來台尋求夥伴,這次是自金融海嘯後積極透過併購成長的Alvogen Group(艾威群集團),以約當台幣六十億元吃下美時(1795)67%股權。而這也不是國際藥廠來台尋求策略聯盟夥伴的首例,不管是因新藥授權與國際新藥公司結盟的寶齡(1760)、智擎(4162),或已獲日本大塚製藥入股的醣聯(4168)等,台廠在製藥供應鏈的價值鏈累積已從研發至生產,剛好符合面臨自然成長趨緩的國際製藥集團所需,未來類似的結盟入股案件,預料還將層出不窮。

這幾年國際製藥業併購成為顯學,一方面是大環境面臨保險財源緊縮,藥價壓力轉強,另一方面則因原廠面臨專利懸崖的產品缺口,因而開始透過併購方式尋求有機成長外的新動能。今年Amgen以 105-106億美元吃下抗癌藥廠Onyx,去年才與Watson合併的Actavis繼續以85億美元吃下W. Chilcott,Endo今年併購動作也加大,光是下半年就一連收購Boca、Paladin及Nupathe,而今年不少的收購案,都是瞄準個別公司的特定利基產品,以補上原明星藥品專利到期後的營收缺口。

而對台廠來說,過去在學界的研發能量很強,這幾年資本市場的高度發展,對產業最有利的幫助一部分來自於加速了研發成果商轉的能量。除了研發前段外,國內醫療院所聞名國際的臨床品質,也吸引包括諾華、GSK、輝瑞等大藥廠來台設立臨床中心,先是串連了新藥研發至臨床段的價值鏈。

接著過去不被重視的生產段,在監理機關越來越重視藥品上市後的管理,部分藥品獲准上市後因生產問題遭停產事件頻傳下,台廠在生產段的品質管理及特殊製劑製造能力,在製藥價值鏈上不再只是類似電子代工的微利化角色,於此同時,台灣又在今年成為PIC/S第43個會員國,進度領先鄰近的日本、韓國及中國,未來在會員國基礎上,可望節省重複認證的時間,將有越來越多的學名藥廠像美時一樣,同步取得美國、日本及歐盟的藥物監理機關認證。

在串聯了研發臨床至生產實力下,又與全球排名前五大的中國及日本藥品市場,具地利之便,台灣也因此成了歐美藥廠想要進入亞洲市場的主要橋梁。而對台廠來說,長期限縮於每年不過1,400億台幣(健保資料為主)的國內藥品市場,藥價還得每兩年遭重新檢視砍價,不少台廠早就將衝刺海外營運貢獻,做為未來三至五年的主要發展重點,但即使不少本土藥廠早就具備國際級的開發實力,卻在苦無熟悉當地法規及商業模式的夥伴下,遲遲不得其門而入,此時引進國際醫藥集團,看重的是國際行銷及藥證查登的能力,將現有產品Pipeline以最快時間推上銷售高峰(Peak Sale),也拉升自身的層級至行銷國際的利基藥廠水準。

其實,對於營收動輒幾百億、甚至千億台幣的國際醫藥集團來說,拿個幾十億台幣入股或併購國內藥廠,並非難事,過去業界相關國際大廠有意來台尋求併購對象的傳聞也不斷,只是對於過去以研發及行銷為主的國際藥廠來說,對外求親要的就是完整產品Pipeline及強化生產實力,台廠如果在這些方面優於國際同業,自然就有吸引策略夥伴的條件,在這幾年全球製藥版圖併購策盟的重整浪潮中,預料也將逐漸不缺席。

出處 精實新聞/記者 蕭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