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西方藥廠闢金礦 找上中藥
內容

西方跨國大藥廠正積極從傳統中國醫學尋找靈感,希望擴大產品線,開闢營收來源。

英國葛蘭素史克(GSK)正在測試以草藥治療免疫系統失調,如牛皮癬或消化系統發炎。法國賽諾菲(Sanofi)計劃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開發「現代化」中藥,治療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

雀巢(Nestle)則與香港富豪李嘉誠旗下的和黃中國醫療科技公司結盟,開發一種源於中藥的藥物,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

西方藥廠過去對中藥嗤之以鼻,但隨著中國中產階級日益壯大,加上醫藥公司亟需開闢新的營收來源,讓他們對歷史長達2,500年的中醫抱持愈來愈開放的態度。

彭博產業分析師法賽利說:「(中國)這裡有13億人,很多人買不起西藥,而且相信中藥已經夠好。如果西方藥廠達到一定的製造規模,再加上葛蘭素史克或賽諾菲的標籤,消費者或許更願意購買,而不是自己煎藥來喝。」

根據麥肯錫(McKinsey)計算,不包括未加工草藥和高度提純的草藥化合物,2011年中國中藥市場的規模為130億美元,未來5年可能每年成長14%。去年中藥銷售額中,非處方籤(OTC)藥物為60億美元,幾乎是中國整體非處方藥市場的一半。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2004年為植物性藥品頒布新的法規,讓批准條件比化學或生物藥物更寬鬆,或許有利藥廠加快研發藥品的速度,目前向FDA申請的藥物試驗已逾500件,其中多數獲准進行人體試驗。過去西方藥廠試圖將草藥分解為單一成分,始終未見重大突破,如今他們從傳統處方獲得靈感,轉攻合劑(mixture),希望推向全球、尤其是中國市場。

傳統中藥加上西方科學技術的方法,早已應用在葛蘭素史克的上海研發中心,員工身體不適時,可以選擇「拔罐」或服用自家藥物。

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主管臧敬五表示:「傳統中藥已經流傳幾千年,但它們是基於臨床經驗,不像西藥那樣有臨床證據。我們的策略是結合現有傳統知識與現代製藥技術。」

出處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