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對抗超級細菌 中研院可望研發新抗生素
內容

中研院在抗生素的研究又有新發現!找到破壞細菌細胞壁的全新途徑,有望在盤尼西林、萬古黴素等抗生素外,發展出對付具抗藥性細菌或可對抗超級細菌的新抗生素!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與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馬徹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X光繞射解構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合成細胞壁的機制,研究成果刊登「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

翁啟惠表示,抗生素問世已經五十年了,很多細菌已產生抗藥性,面對新流行性傳染病或是氣候變遷所形成的新疾病,都可能會遇到有抗藥性的細菌而難以治癒的問題。

他說,很多人入院後往生都不是因為原來的病情加劇,而是被細菌感染;人體往往在開刀後或重症導致免疫力降低的情況下,因為醫院內的細菌多數已經產生抗藥性,一旦病人受到感染,投藥成效就會不佳。

破壞細胞壁 讓細菌無法形成

馬徹指出,絕大多數的細菌都有細胞壁保護,只要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就可以讓它無法形成,順利殺菌。製造細胞壁有兩種酵素,一種是「轉胜肽酶」,另一種是「轉醣酶」。轉醣酶會讓合成細胞壁的原料結合成醣長鏈,其分出去的轉胜肽酶支鏈會「互相牽手」成網狀,進而合成細胞壁。

傳統的抗生素盤尼西林就是以轉胜肽酶為標的破壞它形成細胞壁,但已經發展出抗藥性;二○○九年研究團隊解構出轉醣酶合成細胞壁的一部分,這次終於完全解開。

研究團隊利用國家同步輻射中心的光源,把轉醣酶的蛋白質和形成細胞壁的原料純化出來,長成結晶,再利用X光繞射取得相關數據,解構細菌合成細胞壁的關鍵步驟。

馬徹表示,由於合成過程完全解構,科學家可以真正拿來做小分子藥物測試,阻斷合成過程中任一環節,讓細菌做不出細胞壁,就可以殺死細菌,可為抗生素新藥開發的藍圖。

出處 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