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超商擬開放賣成藥 藥師力阻
內容

什麼都賣的超商和大賣場,如果也賣起止痛藥、感冒藥、胃藥或止瀉藥等成藥,民眾是更方便?還是風險更高?

我國現行將西藥分類為「醫師處方藥品」、「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及「成藥」(又細分為甲類成藥和乙類成藥)三大類。自健保實施以來,我國指示藥品與成藥的市占率,從實施前近四分之一的市占率,一路下滑,一度甚至降到十%以下,不僅遠低於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會員國指示藥與成藥市占率;也與不少先進國家為了紓解保險財務壓力、提升民眾用藥便利性,推動的「自我藥療」趨勢,背道而馳。

各界因此陸續出現要求藥品「類轉」的呼聲,要將部分處方藥改成不需要醫生處方就能買的指示藥;至於安全性比較高的止痛藥、暈車藥等個人成藥,則從只能在藥房賣的甲類成藥,比照綠油精乾洗手、白花油、萬金油、面速力達母等藥品,改列為一般通路即能購買的乙類成藥。

衛署:尚未成為決策

中華民國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代表去年即建議,將一般腸胃不適、感冒、頭痛、過敏、暈車等藥品適度開放通路,以減少醫療資源浪費,減輕健保負擔。

今年初,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並邀集藥界舉行座談會,討論非處方藥販賣通路管理規範等,其中對簡易個人成藥改列為乙類成藥的討論,引起藥師等團體反彈,昨日台北市議員吳思瑤要求衛生署懸崖勒馬,並呼籲台北市政府應以較高規範保障國人用藥安全。

台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長陳立奇說,開放販售甲類成藥涉及層面很廣,希望中央參考國情,並先與藥師團體討論及審慎評估後再做決定。

衛生署則重申目前沒有既定決策、沒有時間表;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指出,未來一定是在各方意見的最大公約數下,以保障消費者安全為首要目標。

台北市藥師公會認為,目前販售止痛、止瀉、感冒藥等成藥的社區藥局,全台多達一萬三千多家,絕大多數藥局營業時間都到深夜十點或十一點,有些連鎖藥局甚至二十四小時營業,何必為了極少數民眾所謂「半夜急需用藥」訴求,徒增全體國人用藥風險?

藥師公會憂用藥風險

台北市藥師公會總幹事郭耀鴻說,任一通路都能賣藥,對國人用藥安全與健康將造成負面影響,開放超商擴大賣藥的品項與範圍,最難防範的就是引發浮濫使用藥物的問題,以及藥物間的交互作用。超商或賣場工讀生又有何專業能提供服藥諮詢?民眾如輕易就能買藥服用,一旦與其他藥品或食品出現交互作用,健康風險極高。

台北市民李先生也憂心說,如果孩子買止痛藥、感冒藥像買餅乾、可樂般容易,恐導致濫服成藥。台北市民陳小姐則贊成說:「現在一般藥房的藥師也不會問你為什麼要買感冒藥或止瀉藥,只要衛生署專業認可變更,未嘗不可。」

連鎖超商業者則表示,早成高齡化社會的日本,便利商店早就可以賣一般家庭常用成藥,這項服務對都會區的民眾或許沒差,但很多鄉下地區不容易找到藥局,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便成為鄉下消費者購買家庭成藥的好鄰居。

出處 自由時報/記者黃忠榮、洪素卿、陳璟民、楊雅民